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独贵塔拉镇强化“引育拴用”人才工作全链条
独贵塔拉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理解把握“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重大内涵,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持续优化人才环境,积极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发展格局,做到以更加开放的理念引才育才拴才用才。

内蒙古技科厅到独贵塔拉镇开展“万名专家人才服务基层”活动
招贤引才、海纳百川,确保人才“引的进”。强化政治引领,聚焦落实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自觉在服务大局、融入全局中招引符合独贵塔拉镇发展的高层次人才。注重产业发展,围绕盐碱地稻作改良、农业种植、水产养殖等方面,紧紧围绕产业链构建人才链,在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方面下功夫,打造出“以产留才、以才兴产、产才相融”的生动局面。近两年,独贵塔拉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4人、公务员考录9人、选调大学生8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产业发展持续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营造良好环境,全面落实自治区“万名专家人才服务基层”、鄂尔多斯市“人才新政30条”等人才工作具体措施,深入推进“人才强旗”战略,因地制宜制定更富吸引力的人才政策,累计帮助5名引进人才开展住房补贴申报工作,努力为人才提供良好的社会、制度、生活环境。
凝心铸魂、多措并举,确保人才“育得强”。坚持育用结合,以育促用。重视人才教育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实地教学+理论宣讲”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助力人才培育。聚焦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休闲旅游等重点领域,分批选派人才到先进地区学习观摩、调查交流,不断提高人才素质,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共外出培训20余次、320余人次。在镇村两级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邀请科技特派员进行技术指导,积极推进“万名专家人才服务基层”行动,为农牧民解决生产发展中的难题提供思路办法。发挥人才示范作用,通过制作独贵塔拉镇人才工作宣传册等方式,引导优秀人才发挥“传帮带”作用,助力人才队伍快速成长。2022年,我镇2家合作社负责人分别被评为市级“十佳农牧业科技创新带头人”和“十佳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推荐上报全市“创业带富”党组织2个、全市“创业带富”标兵8个,成功申报旗级乡土人才“助农带富”标兵4个。

独贵塔拉镇海水稻研发中心技术团队在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田投种
以礼相待、厚植沃土,确保人才“拴得住”。落实人才服务保障,帮助高层次人才解读人才服务政策、评先选优,最大限度提供项目、经费、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全过程保障。为人才提供住房、办公、科研等基础保障,大力营造以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的重才爱才良好氛围,“留人”更“留心”。建好人才示范点,积极创建鄂尔多斯市盐碱地稻作改良技术创新中心,为专家人才开展耐盐碱水稻品种培育和栽培技术研究等提供良好工作和生活环境,为有效解决全旗盐碱地综合利用、稻作改良技术体系建设提供平台,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确保人才“用的住”。聚焦乡村振兴用才,围绕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培育种养殖能手等实用人才228名,充分发挥“土专家”“田秀才”带动作用,助推水稻育种、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等产业提档升级。实施“党建+人才”计划,选聘“乡招村用”大学生11名,进一步选优配强嘎查村队伍,为服务乡村振兴提供智力保障。聚焦科技引领用才,建好用活人才培育平台,让人才发挥其长、贡献其力。内蒙古渔农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完善“产学研”协调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南美白对虾虾苗培育淡化技术的示范带动作用,与中国水产研究院黄海(南海)水产研究所及内蒙古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为公司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的同时带动周边农牧户进行特色水产养殖。
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下一步,独贵塔拉将继续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在人才“引、育、栓、用”上下功夫,让人才“一路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