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
作者:程科 发布时间:2023-08-24
近年来,伊和乌素苏木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探索“党建+生态”模式,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厚植“绿色伊和乌素”发展底色,走出了一条保护、治理、发展的新路子。
一、建强战斗堡垒,凝聚生态振兴合力
一是强组织。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苏木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领导班子“月报月结”工作制度考核内容,成立生态振兴领导小组,苏木领导带头悟思想抓落实,带动嘎查(社区)书记靠前作战,累计开展“生态议题”学习30余次,实施甘草种植、肉牛肉羊舍饲养殖等生态建设项目10余个。二是强引领。建立“班子包村、‘两委’包社、党员联户”三级联动生态治理模式,组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河道清理、义务植树等志愿服务活动50余次,切实引导党员带头做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截至目前,苏木已有98名职工干部、450名党员加入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队。三是强宣传。以“党员先锋队、生态建设宣讲队、新时代讲习团、志愿服务队”四支队伍为主力军,通过“党支部+党员+N”的形式广泛宣传生态保护理念,利用法制讲堂、专题党课、志愿服务为契机,大力营造“人人保护生态环境”的氛围。今年以来,苏木、嘎查两级累计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学习研讨及宣传12场次、600余人次。
二、突出保护治理,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一是坚持治理“固本”。探索建立党建+河长制+林长制工作机制,建立苏木、嘎查两级“护绿”责任体系,推动干部群众集中在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治理、执法监管、降碳减污上下功夫。近年来,查处非法开垦草原、征占草原、偷牧抢牧等案件119起,拆除化工企业3家,完成清洁取暖改造1758户,推动草原封禁保护674万亩,投资2000万元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生态综合治理水平不断提高。二是坚持以保护“夯基”。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创建“1+4+1”人居环境整治模式,收缴“农维费”百万元,开展“红黑榜”“最美庭院”评选37次,新建垃圾填埋厂1处、垃圾转运点3处、污水处理厂1处,购置垃圾清运车50辆、垃圾箱347个,完成户厕改造1643户,村居环境显著改善。
三、紧扣资源优势,推动生态产业发展
一是“党建+生态草”产业。坚持因地制宜推进荒漠化防治和生态建设工程,充分利用杨柴、柠条等植物防风固沙、涵养水土、碳汇价值高的特点靶向破题,创新采取了“生态项目推进、村企联户改良、散户分布实施、配套产业保障”的模式,于2021年启动实施“百万亩草牧场修复行动”,已种植优质牧草70万亩,2022年苏木荣获全市支持老促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二是党建+生态旅游。立足境内温泉、草原、沙漠、万亩马莲滩等生态资源禀赋,举办那达慕大会、圣火祭祀、剪鬃节等文化活动20余场,吸引各地游客达5万人次,拉动消费超500万元,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互利双赢。三是党建+生态工业。苏木采取“精准服务、主动搭桥、竭力护航”等举措,多渠道、多形式开展项目招商,引进光伏、风电、费托蜡代加工、饮用水生产等多个项目,解决就业岗位100余个,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增加收入20%,重大清洁能源项目正在积极推进,绿水青山源源不断淌金流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