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畜禽养殖注意事项有哪些?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2-21
立春后气温会慢慢回升,但是实际气温较太阳的辐射有一个滞后,一般滞后一个多月,也就是说立春后大约还有1个多月在气候上属于冬天。天气渐暖,是养殖的好季节,但是往往伴随的是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而畜禽经过越冬,自身的抵抗能力减弱,如果在饲养过程中消毒不彻底,管理失当,很容易生病甚至传染性大规模生病。针对气候变化异常,而苏木辖区畜禽养殖量大,畜禽交易、调运频繁等现实情况,又迎候鸟等野生动物迁徙、接产保羔等关键时期,在养殖环境调控不当、饲养管理不良和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口蹄疫、布病、非洲猪瘟、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进入高发期,在此提醒从事畜禽养殖的广大农牧民朋友,在春季养殖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做好牲畜外来疫源的预防工作。春季是牲畜疫病易发季节,尤其是“立春”前后,牛、羊、猪、禽等幼畜尚未集中免疫,要注意口蹄疫、布病、非洲猪瘟、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尤其是外地调入牲畜,应立即注射牲畜疫苗,同时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也要注意在候鸟迁徙途中,引发禽流感等动物疫病,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嘎查级防疫员和苏木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报告。
二、做好畜禽春季集中免疫工作。春季气温回升,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不断繁殖,动物疫病进入高发期,疫苗免疫是最经济的疫病防控措施,3月上旬,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将组织苏木、嘎查两级防疫员进行家畜“三联四防”疫苗的免疫及春季驱虫等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养殖户需要配合苏木、嘎查防疫员做好春季集中免疫工作,确保免疫有效到位,辖区防疫工作全覆盖。
三、做到精准高效防治。早春乍暖还寒,天气变化无常,牲畜忽热忽冷,易发生感冒。要增加临时巡查频次,主要观察牲畜的采食、饮水有无增多或减少;呼吸频率、呼吸姿势是否发生变化,是否咳嗽、打喷嚏;体温是否正常;眼、鼻有无分泌物、脓液等;耳、四肢皮肤有无颜色变化,有无肿块以及排便、排尿异常情况。发现发病畜,应立即将病畜移入隔离圈舍,单独饲养治疗。
四、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生猪养殖场(户)应严禁使用潲水喂猪,不收集餐馆、食堂等地方的潲水喂猪,也不要用自家的潲水喂猪。未经允许,禁止从外地调入种猪仔猪;严禁通过“微信、淘宝”等网络平台购买来源不明、无检疫合格证明、无非洲猪瘟检测报告、无耳标的生猪;严禁用未备案车辆运输生猪。补栏生猪必须具备《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佩戴耳标,且生猪数量、耳标号码、目的地与检疫证明一致。猪只到达后就地饲养,不转场,不分群,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嘎查级防疫员和苏木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报告。
五、注意做好饲养管理。在饲料配方中增加能量饲料,适量添加复合维生素、氨基酸、复合酶制剂等物质。注意哺乳幼畜的饲养,让幼畜吃好初乳,断奶前要提早补料,逐渐增加饲料的饲喂量;断奶后不宜突然更换饲料,要限制饲喂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饲料,增加日粮中纤维素含量。
六、做好定期清洁消毒。每周对养殖场地周围道路、环境消毒2到3次。未安装净水设备的养殖户,可在饮水中添加漂白粉或次氯酸钠等消毒剂进行消毒,定期对饮水器或水槽进行消毒处理。对收集、转运、处理病死家畜的工具及时进行清洗、消毒。消毒前应做好清洁工作,清除污物以免影响消毒效果。温度低时,可通过延长消毒时间、增加消毒浓度和频率、使用低温消毒剂等措施保证消毒效果。
七、做好饲草料储备。根据草食牲畜存栏量、饲养周期及日采食量情况,尽早做好下一阶段能量饲料,秸秆饲料等饲草料购进及储备工作,预防干旱饲草料产量不足与后续春季不良天气造成的饲草料短缺引起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