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和木独镇
  • 巴拉贡镇
  • 伊和乌素苏木
  • 锡尼镇
  • 独贵塔拉镇
  • 吉日嘎朗图镇
呼和木独镇 点击进入
巴拉贡镇 点击进入
伊和乌素苏木 点击进入
锡尼镇 点击进入
独贵塔拉镇 点击进入
吉日嘎朗图镇 点击进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速递 > 要闻速递

内蒙古杭锦旗:沙漠长出新产业 开出生态利民花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3-05-25 10:10 打印 关闭 字号: 分享至:
   在沙漠里种庄稼?这场景不禁让人感叹,放在之前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打我小时候记事开始,这片地从来没有人种活过庄稼,每天都是黄沙满天,吹的人眼睛都睁不开,但去年这片沙地上竟然长出了成片的向日葵。”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黄介壕嘎查村二社的王候喜惊喜地说道。

  杭锦旗,旧称鄂尔多斯右翼后旗。地跨鄂尔多斯高原与河套平原,黄河过境249公里,是全国流经里程最长的旗县,境内9870平方公里的库布其沙漠占全旗总面积的52.2%。

  2022年,杭锦旗人民政府经过不懈努力,成功引进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易志坚教授生态恢复技术团队,与重庆交通大学、重庆辰砂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生态治理及土地利用“沙漠土壤化”项目合作开发框架协议》,对杭锦旗境内未利用沙漠土地进行生态修复和绿化,并结合地块的条件进行试验示范和产业经营。

  在重庆交通大学沙漠土壤化团队和杭锦旗人民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库布其沙漠里热闹非凡,推土机、装载机、挖掘机齐齐轰鸣作战,平整土地、土地改性、安装喷灌设施、播种一个全新的、生机勃勃地生态圈已悄然展开了万紫千红新的新画卷。

  “沙漠土壤化”项目一期2500亩初见成效,种植农作物20余种(高粱,大豆,玉米,葵花,土豆,花生,线椒,茄子,西瓜,甜瓜,西红柿,小番茄,朝天椒,苜蓿,狼尾草,香瓜,萝卜等),收成215万公斤。看着昔日荒芜的沙漠长出瓜果蔬菜,还被摘进工人的食堂进行加工食用,王候喜不可思议的说道:“这沙地能起上能长起绿不说,没想到还能种出菜,我在这沙窝里住了大半辈子,真是头一回见!”当年11月,在库布其沙漠里种植的瓜果蔬菜还被运往重庆销售,广受市民青睐。

  该项目取得的显著成效收获国际认可,2022年入围由英国威廉王子发起的有史以来最具声望的全球环境奖“为地球奋斗奖”的“保护和恢复自然风貌”奖项,授奖名称为“沙漠农业转型”。一期工程的成功,不仅有效解决了沙漠漏水、漏肥、滋生微生物能力弱的问题,为沙漠土地资源化利用、产业化开发和生态修复作出了积极贡献,也大大增加了人们“沙改土”实现沙漠变绿洲梦想的信心。

  按照项目计划,2023年二期3万亩工程正在有序推进,项目安装喷灌设施8处,建设完成生态防护及水源工程,种植玉米、花生、高粱、土豆等农作物5500余亩。建成沙漠土壤化项目1008平方米AI数据中心日光大棚,正在设计第一批实验事宜,可通过腾讯云边缘计算、大数据、AI、IoT等技术,实时监控沙漠土壤温湿度、盐分等等周边的环境数据,根据沙漠土壤改造需求精准控制灌溉水量。

  为把党建工作延伸到重点项目的最前沿,形成党建工作与项目建设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各方力量,高质高效推进“沙漠土壤化”重点项目建设,杭锦旗在吉日嘎朗图镇黄芥壕嘎查乌兰宿亥一社成立沙漠生态修复示范基地临时党支部,以“优秀人才引进、科研成果转化、本土人才孵化、生态环境改善”四大功能为目标,坚持一个项目、一个思路、一个团队、一个党支部,以一盯到底的精神,不断深化思想融合、学习融合、工作融合,推动项目进展顺利,力争把党建力量转化为工作动力,凝心聚力、破解难题,打造一支“点沙成土”铁军队伍。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多方的不懈努力,杭锦旗一定会利用“沙漠土壤化”技术,走出一条“生态+产业”相结合的特色产业化道路,实现沙漠经济园、沙漠旅游等多产业融合发展,修复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带动周边农牧民增收致富,在库布其沙漠中开出更加绚丽的花。

  (杭锦旗委组织部 张洁、卢思阳供稿)